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重点、难点是什么?下一步如何推进此项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答。
重点场所重点管
对全省规模较大批发市场驻场整治
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中,哪些区域、哪些品种要重点监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食品批发市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农村定期或不定期的“乡街子”是检查的重点区域;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等23类是重点检查品种,专项检查覆盖了从批发到销售全链条。
批发环节是检查和整治的重点。昆明新广丰批发市场是全省规模较大的食品批发集散地,扭住这个“牛鼻子”关乎全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成效。市市场监管局对昆明新广丰批发市场开展了驻场式集中专项整治,围绕“傍名牌”、销售“三无”或过期变质食品、发布违法广告、未明码标价、不按照规定索证索票、无证照经营等行为,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从批发环节阻断假冒伪劣食品流入省内广大农村市场。
压实市场开办方、经营主体及监管部门责任。实施分类监管机制,健全场内及周边经营户“一户一档”。制定市场“红黑榜”公示制度,对“黑榜”经营户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属地建立“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所)负责人—网格责任人”四级责任网格。此外,建立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共建机制,在昆明新广丰批发市场内建立3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向市场内经营户及消费者宣传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知识。
重点品种重点管
紧盯白酒等农村市场重点风险食品
昆明市农村地区群众有饮用散装白酒的习惯,市市场监管局把散装白酒列为重点品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规范标签标识为抓手的散装白酒追溯体系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构建散装白酒“来源可查、过程可控、去向可追”的体系。
今年以来,制定出台了《2021年关于规范散装白酒标识完善追溯体系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昆明市散装白酒标识规范指导性意见》等文件,统一生产加工、流通、餐饮三个环节散装白酒、自制泡酒的标签标识内容、标注方法等,以完善规范散装白酒标识为突破口推进散装白酒整治。
为提升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市市场监管局邀请了业内权威专家对监管人员、作坊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了8次白酒生产经营相关法律法规和标签标识专题培训,培训白酒小作坊从业人员1119人、基层监管人员256人。
加大“三小”整治力度
严查无证照生产加工等违法行为
昆明市如何强化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昆明市将持续强化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这“三小”的整治力度,通过立查立改与培训教育相结合、备案管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提升农村食品行业整体水平。
深入开展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整治工作,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中重点风险食品监督抽检,强化核查处置力度,并将处置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依法严查无证照生产加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对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此外,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维权和识假辨假能力,提高科学消费、安全消费的食品安全意识。